驻容网-及时整形优惠信息-权威整形资讯平台
在线咨询
留言预约
QQ咨询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整形资讯 >   整形外科是用心和艺术创造美——回忆我的老师张涤生院士

  整形外科是用心和艺术创造美——回忆我的老师张涤生院士 发布日期:2015-08-20 17:26 点击次数:43100 评论: 0

 

  2015年8月19日晚9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及颅面外科专家,中国整形修复外科创始人张涤生教授去世,享年99岁。30余年的师生情谊,无锡春天整形美容医院院长程宁新教授对老师的离去万分悲伤。

 

  张涤生院士在您的印象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涤生教授具有极高的专业精神,他在美国求学期间,因为没有相机,他用笔和纸画下治疗部位和治疗步骤,教授求学留下的珍贵资料培养了无数后人,也是他提出绘画是整形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

  他好于探索和创新,20世纪60年代,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流行丝虫病。丝虫病到了晚期,患者发生肢体的淋巴水肿,下肢粗肿,形成了“象皮腿”。有一次张涤生教授带我们下乡学习,张涤生看到患有丝虫病的当地农民用纱布绑住腿,用火炙烤,让淋巴血管消肿。受民间烘烤疗法的启发,张涤生创造了下肢淋巴水肿烘绑疗法,他也因此开创了淋巴医学。

 

  您认为张涤生院士对中国整形美容医学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在50-60年代,整形外科在中国还是一个小学科。70年代,张涤生教授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打破整形外科传统的医疗观点,把组织器官缺损畸形在形态上和生理功能上的修复进行最大限度的结合。此后张涤生将上海九院的整形外科更名为整复外科,并创办了“整复外科学习班”。中国50年代出生的整形外科医生第一次接触整复外科都是在这个学习班,他培育了中国第一批整形外科学者。

  您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成为张涤生的学生?

  70年代中期,张涤生教授在上海九院创办“整复外科学习班”,因为张涤生教授和我的大学老师张锡泽关系很好,经过老师推荐,我于84年参加了这个学习班,第一次听他讲课就是这个时候,我所用的教材也是张涤生教授亲自编写的。

  您最后一次见到老师是什么时候?

  我最后一次见到张涤生老师是在2002年参加上海浦东第三届世界美容外科大会,这次见面我得知晚年的张教授身体不好,刚刚从抑郁症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99岁高龄的张涤生院士近几年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张涤生教授患颈椎和腰椎增生症已20余年了,这是外科医生的职业病,走路不稳,行动不便。后来因为父亲去世、一生辛劳,张涤生教授得了抑郁症,晚年的他停止讲学和手术。但老先生性格十分坚韧,20世纪初,身体恢复后每个星期都会查房,他的一生都不曾离开他所热爱的事业。

 

  与老师之间最难忘的记忆?

  张涤生作为我整复外科的入门导师,他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我在宋儒耀教授手下攻读博士学位时,研读了美国整形外科Mirllard教授的《整形外科原则》一书。毕业15年后,因为感受很深,我决定把这本书翻译过来。这本译著得到了张涤生教授的肯定,老先生还提笔帮我写了序言,十分热情。

 

 

  虽然中国第一代整形外科泰斗相继离世,但造福人类的接力棒必须要延传下去。在张涤生教授的出生地江苏无锡,程宁新教授继续完成老师们对艺术的追求,用心传承中国整形外科事业,就如老师们写在心头的寄言——整形外科是用心和艺术创造美。

转载请注明: 驻容网-及时整形优惠信息-权威整形资讯平台 »   整形外科是用心和艺术创造美——回忆我的老师张涤生院士

评论
登录

扫一扫,加我微信

扫一扫,加我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3260092855

工作时间:7*24小时不休

河南驻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驻容网络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 2013-2025

京ICP备15002463号-1